迈博体育官网苹果ios版今年38岁的廖智有简单而幸福的生活。早上,夫妻俩一起照顾儿女起居,然后再一起工作,晚上一家四口共进晚餐,深夜她则会在爱人的臂弯里入睡。
如果不是照片里的那双假肢,她与常人没有不同。15年前的5月,廖智在废墟中被埋近30个小时后获救,但也失去了10月大的女儿、婚姻以及舞者的双腿。
但就在做完截肢手术两个月后,廖智再次登上了舞台。此后几年,她去镇区小学支教,去参加央视舞蹈比赛,去雅安地震现场当志愿者,也遇到了“命中注定”的爱情。
她现在的丈夫是一名假肢工程师。在短视频平台,夫妻俩分享着生活的喜悦。她们还搭建了一个截肢者康复工作室,试图帮助更多截肢者。
我不会,但是我的家人更在意这个日子。昨天晚上我老公就抱着我说了一些鼓励和祝福的话。我自己就照常工作,照常生活。
地震前我在四川德阳当舞蹈老师,有房有车有娃,外人看着都觉得我很幸福,但其实我的婚姻有很多问题,我很痛苦。地震那天,我准备跟同学去海南旅行散心,又不忍心丢下女儿出去,所以留在家里陪孩子,没想到地震来了。
楼房突然猛烈摇晃,半个楼房在我的面前垮塌,我和女儿还有婆婆三个人抱着,一起掉进了黑暗。我呼喊女儿的名字,得不到回应。她那么小,如果害怕,一定会哭会叫,可一点声音都没有。我不想接受这个事实,所以当婆婆也离去的时候,我不想活了。
但我没想到,我的父亲一直在外面叫我。一开始,我没有回应。他连续叫了十几个小时,声音都沙哑了。突然间,我被这种爱意触动,感受到自己还活着。我开始求生,被埋将近30个小时后被救出。被埋的时候,我没有吃喝,觉得时间格外漫长,仿佛过了一个世纪。被救后,我才知道,我是那栋楼唯一的幸存者。我非常珍惜这个身份,我不是受害者,我是幸存者。
完全没有纠结,我觉得在保命和保腿之间一定要选择的话,我绝对选保命。我希望他快点给我截肢,及时止损。在面对重大而紧急的事情时,我很有主见的。
就像我刚刚说的,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受害者,我并不在乎肉体上的变化,能打击到我的一般都是感情相关的事情。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接受截肢的事实,大不了装个假肢再慢慢练习,哪怕是算一辈子坐轮椅,我也接受。
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,我肯定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。真正的强大不是虚张声势,不是24小时保持高势能状态,而是我接受自己的软弱,我能跟它和平共处,甚至是超越它。我追求的也不是坚强的人生雷沃重工|“湘”约星城 闪耀长沙2023-05-10,,我最终追求的东西是幸福。
2008年9月我第一次装假肢,前期非常困难,看不见未来,脑子好像在跑奥运,而腿却原地不动,不受控制。那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练好,抱着坚持一天算一天的心情。也不是没想过放弃,就是放弃后的日子会更难过,不如努力坚持。我每天把自己关在卧室里,扶着一切能扶的东西练习,后来门把手摇松了,穿衣镜的底座被我摇断了,像要把家拆了,可就在这差不多10平米的小空间,闭关练习了两个月,我能自己走路了。完全独立差不多用了一两年的时间。
我先生是专业的假肢康复师,有他在身边,我肯定不用再去医院了,只是有时会因为身材的变化进行细节的调整。截肢对我来说也不是一个很大的困扰,我能做很多健全人做的事,跳舞、游泳、攀岩、马拉松、骑电动车,结婚生子。但肯定也有不一样的地方,比如假肢的脚踝是不能动的myball迈博体育新版本。虽然我还跳舞,但一直在克服脚踝不能动的局限。
我觉得最特殊的地方是,与我的适配度很高。我以前的假肢会带来骨骼的变形,让我破皮,这都是常态,所以我默认这就是假肢存在的问题,是正常的。但在我丈夫的理念中,这不正常。我刚认识他的时候,右腿骨头已经有点变形了,他说能够帮我纠正回来,像戴牙套一样。最后真的花了一年时间做到了,很神奇。他对患者有一个不将就的心态,一定是要最好的。
在整个行业内的价格基本上能够拉平。假肢是需要长期使用的,我认为要一次性买好的,用最适配的,否则反反复复调试,会花很多冤枉钱。
灾难本身没什么好感谢与歌颂的,我希望世界上所有人都不要去经历,这是我最大的心愿。只是因为这一场灾难,改变了我的一些心态和眼光。第一,它让我知道所有人都会死,意外和明天不知道哪个先到来。所以当我还有机会好好活的时候,我要珍惜,过好每一天。第二,因为这场灾难,我得到了很多爱,陌生人的爱,包括家人的爱。以前家人也很爱我,但我看不见。我好像只能看到不开心的事,却看不到那些值得感恩的东西。可这场灾难之后,我的心谦卑下来,能够感受到爱了。第三,它带给我一种勇气,如果我连死都能够去面对,还有什么是我不能去面对?所以现在面对生活中的任何困难,我都不退缩。
廖智:是有说不完的话的爱人,也是跟我并肩作战的战友。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充满挑战,很多夫妻可能无法一起创业,一起做事。但我们两个可以,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感情越来越好。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棒的伴侣,也是一个非常棒的合作伙伴。他在2008年选择假肢专业,我在2008年失去双腿。我13年去上海录制节目,他正好从美国到上海工作,我们的相识、相遇、相爱是那么环环相扣,所以我相信和他在一起是命中注定。
廖智:最早吸引我的就是正直,他基本上可以做到说是就是,没有夸张的成分。他也很包容。无论是遇到问题,还是别人的质疑,他都不会耿耿于怀。我先生是一个躺在床上两分钟就能睡着的人,永远都是这样。所以我知道他内心很坦然。不管别人怎么看他,只要他认为对的事,就不受其他人影响,这一点也是我欣赏的。第三点是他对工作的热情。他对专业与工作的热情程度常常让我觉得很虔诚,非常有魅力。
廖智:他本来读的是生物医学工程,准备选机器人专业。关注到这一块是因为遇到了一位导师,邀请他去参加假肢的研发项目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接触到了很多截肢者,发现他们比想象中更渴望拥有幸福的生活,渴望自由,渴望被尊重和认可。他看见了这些人的需求,也得到了帮助截肢者后的正向反馈,觉得非常感动,所以放弃了机器人这个大热专业。机器人虽然可以改变世界,但未必能改变一个真实的生命,让一个人从绝望走向希望。
廖智:当然会有,我觉得我们从结婚到现在时常都会遇见分歧,我们两个人格测试是完全不一样的类型。有一次做婚姻家庭工作营的时候,我们两个人测试出来的抛物线是完全相反的,老师都非常惊讶,还把我们叫到台上去做案例分享。我俩遇见不同的事情,会有不同的见解和选择,但不会因“不和”影响关系,这是我们对彼此的承诺。
有些事情他更相信我的判断,有些事情我更相信他。像专业技术方面,我听他的。但在公司的发展方向,或者是教育儿女上,他绝对听我的。当然,即便有绝对的优势,当分歧产生的时候,也必须把道理讲明白。
廖智:最大的收获就是婚姻非常重要,选人一定要慎重。第一次结婚时,我才21岁,不知道婚姻意味着什么,也不独立。我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好,如果结婚,生活可能就会好起来,是一种虚妄的幻想。但我自己做到独立后,我就非常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人,什么样的人适合我。我跟我现在的先生,从认识到谈恋爱,把人生重要的话题全部聊了一遍。我唯一在意的是,我俩具不具备可以走一生的默契。
廖智:2019年在北京成立,包括假肢定制和截肢康复训练。我先生曾进入美国西北大学假肢矫形研究中心,而我有截肢的切身经验和体会。2021年底,我和老公将家和公司搬到了重庆。工作室有差不多10个人,只有一个是截肢人士。我主要负责宣讲,做自媒体。员工可能被我们的故事吸引,同时也非常认同企业价值观,比如爱人如己。大家都有很强的自觉性、自律和使命感。
廖智:我在单身的时候,就一直想要做些有社会价值的事情,但没有机会实现。直到2013年遇到我先生,我看到了曙光。所以从恋爱开始,我们就一直在计划。我俩的感情也因此迅速升温。不过,当时我们都还年轻,各方面的资源积累还不够。所以我们花了六年多的时间去沉淀学习,直到2019年,两个孩子都出生了,如果再不跨出这一步,可能就失去这样的热情和勇气了。所以在2019年,我们果断辞职,成立工作室。
廖智:在认识我老公之前,工作非常紧凑,那时出了新书,要去做签售,也有很多演出、演讲。结婚后,我当了5年的全职太太。但每周我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,比如青年人的读书小组,癌症末期病人的探访,基本上是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。
廖智:主要是假肢康复方面的内容,包括残障人士的心理学。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,组织残健融合的公益活动,探索如何帮助更多的残障人士“不变扭”地融入社会。
廖智:残障人士周边的人对他的看法很重要。与身体健全的人相处,大家着重于人本身,会在意你的性格、优点等。但与残障人士交往,人家首先关注到的是这个人的残障。其实除了行动不便,有些残障人士并不觉得残障给自己造成了多大的影响,但周边的人一些看压缩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。
廖智:在遇到这个事之前,我对截肢者的印象就是街头上空着裤腿的乞讨者。不过我小学听过一个演讲,嘉宾是位截肢人士。我当时很震撼,因为我都没有看出来他用了假肢,我觉得他非常坚强。现在自己成为一个截肢者,也没什么不同。毕竟一个人的人生是否精彩,更多的是取决于这人内心的状态和性格。
廖智:目前帮助超过30个截肢儿童获得免费假肢康复服务。我是一位母亲,对孩子有天然的情感。2009年,我去震区支教过一年多的时间,跟那些因为地震截肢的儿童相处,我能感受到陪伴对他们而言非常宝贵。当时我们成立了残健融合艺术小组,招收残障儿童和健全小朋友参加,一共有三十几人,教他们通过舞蹈重拾自信,也教诗歌朗诵。这个工作会占用他们很多的课外时间,但几乎每次出勤率都是100%。
廖智: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女孩,刚来的时候10岁,长得很漂亮,大腿截肢,性格非常好,会关心身边每一个人。她一开始也有封闭的时期,不敢跟人交流,但来我们这做康复,也就三四天的时间,基本上就可以在我们当中敞开心扉,突破对人群的的畏惧。她的家乡在山上的一个小城,当时的假肢不能蹲下,公共厕所又几乎没有马桶,所以上厕所是一个挑战。我们给她更换了假肢后,她终于可以蹲下来了,非常开心。
廖智:一般像这种大腿截肢的小孩,费用大概在5万左右吧。但这是一个公益的项目,目前做假肢康复都是免费的,由我的两三个好朋友资助。
廖智:上一本书主要是 08年到13年的个人经历,今年会出修订版,增加五万多字,写我跟我先生的相识,我们的婚姻家庭事业,会增加这个部分。《活着像光和盐一样》则分享了我从伤痛走出来的秘诀。我是如何在跌到谷底的时候重新建立自我成长的路径?我在经历过一段支离破碎的感情后如何建立幸福的亲密关系?我是怎样面对网暴和他人评论等社交压力?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会一直保持前行的姿态?我想通过这本书,把我觉得有用的方式方法分享给关注我的人。
廖智:在我们看来光是正确的标志,你站在正确当中,就会被光照到。而盐是防腐剂,也是调味料。我发现很多人在追求正确的过程当中会失去人性,失去对软弱的认可,失去对爱的感知力,这是得不偿失的。所以要用盐来调和生命,用盐保持心灵不被腐蚀。
廖智:我在写书的时候,包括昨天看稿的时候,我还是会流眼泪,就是很感动。比如说我写了身边的一个人是如何认可她的女性身份的故事。在写作时,她对我诉说的苦恼就像电影一样在我的面前重映。当时不以为意的情感在写作过程中被放大。我在写书时没有一分钟一秒是痛苦的,我非常感动。
廖智:当然有,国家现在非常支持残障群体的高质量康复。残联的努力,还有整个社会宣传,对残障人士的看法已经改变了很多。以前我们会觉得残疾人很可怜,很悲惨,但现在通过我这样的例子,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能够意识到,自己可以精彩地生活。
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越来越完善。我记得2008年的时候,很多地方都不方便去,我在火车站这种公共区域摔了很多跤,因为当时没有无障碍电梯或者通道。但现在再出去就不会有这种问题,尤其是北上广。
廖智:第一个问题是细致度和科学性不够。我曾经走过一个盲道,走着走着,路就没了,我就在想,如果有视障人士走在这个路上,他走到这里的时候,得有多迷茫。我去的一些商场,尽管有无障碍厕所,但长期处于维修或者关闭状态,所以在解决残障群体出行问题方面还需要加强,尤三、四线城市城市、县城和农村。
另外一个方面是全民的残健融合教育。现在很多学校还缺乏这种融合性的教育,会认为残障儿童就是特殊的群体,跟其他孩子不一样。目前国内还缺乏这样的教育,导致人们在面对残障群体的时候,更多的是给予爱心奉献。这个当然很好,但这个不够。
很多残障人士也渴望独立。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,必须从娃娃抓起,这样以后大家在街上或者共事时,才会以包容的心和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残障人士,才懂得尊重。